钱荒引发的思考

来源:支点投资作者:贺小转发布时间:2013-09-26

    6月中下旬,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6月20日隔夜回购定盘利率更是达到接近13%的历史峰值,中国银行间市场发生了一次里氏九级的强烈地震,资金价格水平飙升,债券,股市大跌。面对“钱荒”,各大银行、金融业眼睛齐刷刷的向中国人民银行看,都在“仰望星空”!!!
    每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降息或开展逆回购等方式释放流动性。“央妈”的宠爱,让银行“不愁奶吃”。但是本次钱荒,商业银行采取了柜员机取不出钱、网银转不出款等逼宫手段,央行起初“坐视不管”,“按兵不动”,甚至还间或发行央票、开展正回购来回笼资金,让市场扩张预期一次次落空。直到6月24日,中国央行终于开口回应“钱荒”问题,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银行要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随即,沪指跌5.3%,跌破2000点大关,深指跌6.7%,中国银行股纷纷暴跌,一些银行股直接跌停。民生银行上证股票下跌10%。民生银行港股下跌8%,创2011年11月最大跌幅,本月跌幅累计为24%。招商银行港股下跌4.6%,本月累计跌幅为20%。兴业银行上证股票下跌10%,本月累计跌幅为26%。虽然26日人民银行稍微放松了立场,表示已经对一些面临暂时资金短缺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而且如果需要,将会继续提供支持。虽然隔夜拆借利率已经下滑至5.5%,但仍然高于平均水平。
    面对如此钱荒事件,人心更是惶惶,有人想起了之前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有人想起了中国会发生雷曼兄弟倒闭,也有人则赞美李克强的策略,并将之形容为严厉的父爱,有人说是新的游戏规则开始树立,有的说是克强经济起航,云云。各大媒体更是不失机头版头条大篇幅大肆报道者有之,深度挖掘者有之, 一时间众说纷纭,哀鸿遍野,莫衷一是,这让各种紧张情绪迅速蔓延开来,“钱荒”二字顷刻间成为时下热词。
    一向“护犊情深”有“央妈”之称的央行为何这次会如此严厉迟缓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内“不差钱”的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加入借钱的大军?国内真的在经历一场流动性紧缩的“钱荒”吗?
    根据两周前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
    2012年,中国占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近一半。近年来,央行更是被指责为全球最大的“印钞机”。此次央行不再向“钱荒”施救,表面上看,是迫于应对舆论压力,不敢再增加流动性的被动之举。其实不仅于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国外5月份美债抛售潮,资金随后在5月FOMC会议前后资金疯狂逃离新兴市场,6月中旬起中国货币市场出现紧张态势,而上周三美联储FOMC会议及伯南克新闻发布会提及退出QE时间表后,市场开始陷入恐慌。
    国内5月财税缴款、本周三存款准备金清算补缴、各监管机构对理财等表外业务的规范。路透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前两个因素回笼资金量在4,500亿元左右。除此之外,线下资金到期兑付风险事件也来“火上浇油”。周四下午开始,市场传闻光大对兴业60亿同业拆借违约。机构本已脆弱的信心进一步被打击,隔夜shibor利率上涨230BP,创下2011年7月以来最大涨幅。同时,公开市场、资本流入等助力也不及预期。近两周资金面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央行坚持数量型工具操作。此外,外管新规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或存的变化,均导致5月资本流入量级较前期有所缩减。
    路透社认为,周三(5日)存款准备金大额清算补缴是近期资金面骤紧的“最后一根稻草”。流动性总量收敛后,信用事件雪上加霜,总量收缩无疑是此番流动性紧张最重要的原因,而线下资金到期兑付等忧虑让机构更加谨慎自保,客观上加剧了资金面的紧张,“空杀空”意味浓重。由于资产池和资金池存在期限和资产错配,每到季末年末,出于满足存贷比等指标要求,银行理财都需要让一部分理财资金到期以形成表内存款,形成兑付缺口。
    新华社对国内现金紧缩问题发表社论,称现金收紧的背后有可能是影子银行在作祟,这导致了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上升。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Wilson Li对彭博说:决策者的最终目标是强制小银行去杠杆化。
    总部位于英国的新兴市场投资公司Ashmore集团的经济学家Jan Dehn把中国政府的这一做法看作是“严厉的爱”。但这充其量也只是个小小警告而已。
    经济学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资深经济学家林德康(Duncan Innes-Ker)解释说:“中国发生的这场信贷紧缩,是中国央行拒绝注入额外流动性所致,也是政府为遏制信贷增长过快、整顿越来越无法控制和愈加不稳定的影子银行系统而有意为之的结果。中国金融市场因为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而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在提醒投资者们短期融资存在风险目前清楚的事情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信贷总额占GDP比例已大幅上升。”林德康指出,并承认惠誉估算的200%占比数字听上去是合理的,李克强总理不仅面临相似的困境,同时必须面对一个由过度杠杆化的、失控的、庞大的影子银行系统所制造的巨大的“已知的不确定因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教授冀志斌指出,金融机构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金融机构间循环获取利润,“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的同时,风险不断积聚,此次“钱荒”事件预示着货币政策开始由简单数量调控,转向质量和结构优化。“政府不会再为银行不负责任的肆意扩张买单了。”从深层次分析,这与打造经济升级版和金融改革方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央行不再优先考虑注资,其直接结果是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生存压力,倒逼其转型,比如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改善金融服务、增强盈利能力,比如优化贷款方向、提高贷款效率等。
    左小蕾表示,银行业的钱荒是各别机构的违约,并非系统性问题,央行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央行之所以不愿意这么做,是不希望给商业银行以央行会兜底所有问题的预期,如果问题扩大,央行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估计解决的过程中会查处不少人。对于这次股市大跌,左小蕾表示,银行间钱荒的问题之前就已经有过较长时间的吸收过程,此次暴跌超过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如今做空工具逐渐增多,不排除空头利用最近负面信息较多的机会进行卖空操作。
    央行有能力解决各别机构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是简单的给钱,要分清楚处理的是什么问题,处理问题的同时,要查处。不能支持金融机构大搞表外业务,不能容忍资金空转不去支持实体经济。
    因此,梳理“钱荒”事件的前前后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此次“钱荒”事件是“央妈”刻意而为之,主要在于金融机构“纠偏”,在于金融机构及时调整经营行为,也更印证了 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的话看来是要动真格的了。
    同时,此次国外市场暴跌,国内“钱荒”及二级市场暴跌从侧面也说明了随着全球多原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同步接轨,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日益复杂和多变,而作为金融机构也不该期望在与央行的博弈中再次吃到偏饭,更要加强自身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动性作用和金融市场实战技能的提高,更要研究如何处理好金融资源增量和存量配比关系,如何合理巧妙地使用好金融杠杆的工具,选取好合理的支点利用金融杠杆的同时要加强各级风险控制措施,创新要紧跟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来走而不是贪求暴利。。。。。。
    背后有“央妈”护挺,同时掌握众多储户资源的金融机构面对“钱荒”尚且如此措手比较,而作为一向被人们视为高风险的风投,创投之类的我们岂不是更应该慎之又慎,无论是看项目还是选企业还是使用金融杠杆岂不是更应该加强自身素养的修习和提炼以及实战中风控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和再造?
    由此,“钱荒”等资本市场诸多事件发酵演绎让我再次响起支点老潘总每每开会时对我们所强调的那些话语,投资是人精做的事,平时要不断学习,企业要有内生性造血功能和必备的大风控措施,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要形成结构化的势能,内外联动,指哪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