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必须要趟过强基固本之路——从事“科技转化与产业孵化”的民营创投机构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支点投资作者:发布时间:2021-11-09

“近日,科技部子基金管理单位-马鞍山支点创科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召开“科技金融助推产业升级实践”研讨会,相关部委领导和行业专家参与了研讨,反响热烈。”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悄无声息地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周期最主要的变量之一,也是决定经济总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为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和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强了面向科创领域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开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智能制造、新材料、两机、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重大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其中,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最受关注。

智能制造在技术层面,是一个多层次(材料-零部件/元件-装备-工厂-产业互联网)的技术系统。“材料-零部件/元件-装备或整机”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基础层(制层),直接影响智能制造能力与水平。由于基础不牢,当前我国制造总体上还处于工具层面和工厂层面(造层),工业过程产生的垃圾数据无法形成有效的“大数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冲击下,长期缺乏基础层支撑的我国制造业竞争力逐渐式微,产业呈现萎缩趋势,离智能制造还有几十年的距离。因此,智能制造必须要趟过强基固本之路,要补四基、壮骨骼,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支持“有筋骨”的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智造。

强基固本,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才能见效。可喜的是国家开始强力推进“工业强基”战略工程。作为一家民营创投机构,我们自2009年创立始就立意于做“新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制造装备”领域的“科技转化与产业孵化”。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在多年的科技转化服务实践中,我们围绕“材料+零部件+装备”领域进行投资布局和平台搭建,目前已成功孵化出“以铝锂合金为代表的高端材料类项目群”、“以智能摩擦传动为代表的核心传动部件类项目群”、“以功能性镀膜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项目群”、“以直驱电机及电控系统为代表的高端装备项目群”等。我们在工业基础领域的坚持与成果得到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以及中国航发科技委主任尹泽勇院士等领导和专家的肯定,认为:我们孵化的工业基础类项目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稀缺性”,作为一家民营创投机构,很不容易。

智能制造基础层的技术创新总是异常艰难、艰辛的。科技成果最终能否成功转化,技术价值能否实现裂变,一取决于创始人和(工业天使)投资人的毅力、定力、耐力,二是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转化与产业孵化”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性难题,被称为死亡之谷。经过十年的探索,我们发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并非彼此割裂、自发形成,而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因此需要将二者融合,构建一个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与不良资产处置三位于一体的模式——科技金融产业三轴并购模式(图1),即通过集聚并孵化一批工业四基领域的硬科技项目,用新技术、新产品置换传统企业发展的内核,并辅以产业资本增加企业流动性,进而提升传统产业价值链。这种通过科技金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模式可以实现三个“主动”:推动科技“主动服务”于产业(科技增量推动传统产业存量),又可推动产业“主动反哺”科技创新(良性互反馈),同时能推动金融资源“主动支持”实体企业发展(风险可控)。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科技转化与产业孵化”之路漫漫。我们已走过艰苦的“八年抗战”(孵化),接下来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打一场大规模的“解放战争”(加速、放大)。我们深知,作为一家民营创投机构“试图”推动工业基础层的创新是惟艰惟难的,但干事业就得有满满情怀,既然在路上,那就义无反顾走到底。曲高和寡不足谋,万紫千红才是春,我们期望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鼓励下有更多的创投机构和实体企业加入到推动“工业强基”的事业中来。我们恳请国家部委出台更有力的“强基”政策,大力支持在工业基础领域的原始创新活动,设立工业基础创新基金和强基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建立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混合制公司,支持地方建设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强基小镇。

我们已经在和科技部合作,管理着20亿规模的马鞍山支点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基金,该基金的运营得到了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目前正在筹划成立科技转化与产业孵化专项基金来推动科技成果有效导入到传统产业,全方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结合现有的孵化成果(高端合金、仿生传动、精密电机、直驱电机等),计划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搭建一个面向智能制造的重大协同创新平台,从点到面,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矩阵。我们恳请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支点这样的科技转化平台,大力支持硬科技重大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