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及3. 0 版孵化模式

来源:(上海支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者:潘建臣 发布时间:2022-01-20

 1 前言 

在本轮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如何缓解过剩产能消化过程中带来的“阵痛”,需要政府拿捏好分寸,妥善处理好“僵尸企业”。从字面含义上理解,“僵尸企业”本应是那些濒临死亡的,对社会及政府已经无所需求的企业,而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僵尸企业”由于其长期入不敷出,正依靠政府或银行“输血”,占用了大量的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及其他的实物和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吸血鬼企业”。目前“吸血鬼企业”对经a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其产能过剩带来的直接影响,而如何消除影响,不让中国经济增长因为处置“吸血鬼企业”而遭到伤害,同时又避免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放松了对“吸血鬼企业”的处置。只有彻底更换“吸血鬼企业”的发展内核,变废为宝,使其转变为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造血型企业”,才能使企业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同时将自身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供血系统的关键节点(经济运营体系的供血站)。

当前中国并不缺少科技项目与人才,也不缺钱。仅2015年中国注册在案的专利申请就多达270万件,根据“自然全球指数”的排名,中国发布的优秀科研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国内现在每年培养的工程师的数量,相当于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培养出来的工程师的总数。然而,中国科技转化率仅为10%左右(来自:2013年“中国经济年会”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科技转化往往难以跨越“死亡之谷”,即从科研品到工业品、产品和商品的阶段。 

而如何跨越“死亡之谷”需要创新科技转化的模式。科研只是创新驱动的开始,科技成果从科研品到商品,需要经历工业化、产业化的阶段,因此需要在不同阶段匹配不同人才,如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以及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而科学家往往不具备企业家思维,科学家具有专研精神,比较执着,但企业家更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整合各种资源。因此科技转化需要一种创新模式,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吸纳更多人才、资源集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而释放科学家及各参与主体最大的价值。

针对这个现状,上海支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结出一套促进科技转化和产业升级并举的模式——“科技金融产业三轴并购”模式,并提出了硬科技的概念。 

2 科技孵化器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2.1 孵化器1.0阶段 

孵化器1.0阶段主要是以政府主导兴办的孵化器。是由政府提供物理空间,引进天使机构,并提供一定的法律、税务等企业经营需要的服务为主,吸引项目入驻。其本质是房东模式,适合资金需求量小,科技含量不高、孵化周期短的TMT和互联网领域的创业项目。 

缺点: 

1.割断研发生态链。

在跨界创新的时代,新科技项目往往是多学科研发成果的集成创新,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可能涉及机电、自动控制、材料、装备等多学科的创新,但孵化器往往只引进单一的科研项目,实际上是破坏了原有的研发生态系统,导致孵化成功率偏低。 

2.缺乏科技转化必备的要素。

由于科技项目与互联网项目不同,科技项目转化周期长,工业化过程需要匹配各种要素如工业设计、工艺设计、工厂管理等,仅凭科技研发团队很难跨越从科研品到工业品这个阶段。 

鉴于以上缺点导致这种政府主导型孵化器模式成功率很低,很多孵化器由于园区空置面积多,为了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开始选择物业作为主营业务,收取房租和基础服务费。这不仅造成孵化器非专业运营,且入驻企业也参差不齐,孵化器变相成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室的“二房东”。

2.2 孵化器2.0阶段 

孵化器2.0版:工业化产业研究院模式,其成功率高,效率低。

 仅仅依靠提供物理空间支持创业已然满足不了科技创业者的需求,针对科技转化中创业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支点分别调研了科研院所、台湾工研院以及产业自办的研究院后,提出孵化器2.0——工业化产业研究院模式。该模式分别吸取研究所和孵化器的优点,规避了各自的不足。 

产业研究院并非仅专注于技术研发本身,其最核心的关注点在于两个阶段中的所需的资源配置及孵化模式,即从科研品到产品的工业化研究阶段,以及从产品到商品的产业化研究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国内现有孵化器体系的盲区,也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真正短板所在。 

产业研究院囊括了科技孵化和产业升级两个平台,目的是运用“科技+金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资产的单位产出率,即通过对高科技的孵化,将新技术植入到濒临倒闭的传统产业,为其创造新的应用空间或改善其性能,通过杠杆并购以及模式重构、要素重组将传统产业的低效或无效资产变成高效资产。简而言之,第一步:把科研项目和人才提前资本化和证券化(完成科研品到工业品的过程);第二步:将工业化成功的科技项目作为投资品(虚拟投资公司)与传统产业嫁接,通过植入高新技术让传统产业低效资产提升为高效资产。支点的工业化产业研究院模式已经获得市场的检验和认可,至目前已经成功孵化多个具有重大颠覆性技术的项目,均对相关产业链有巨大带动作用。 

缺点:

 1.资源配置效率低。

由于科技转化过程需要匹配各种资源,如设备、人才、市场渠道等,但企业自身的资源有限,而国家上没有相应的平台能够为科研企业整合各种资源,企业需要四处寻找,匹配要素导致效率偏低。 

2.成本高。

科研用的中试设备,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一般初创企业受资金限制很难买得起,企业需要向传统企业借用,但传统企业往往因利益、价值观等原因不愿借,导致科技项目中试成本高、时间周期长。 

2.3 孵化器3.0阶段 

孵化器3.0阶段:基金型资源整合孵化平台,其成功率高、效率高。 

所谓基金型孵化器,其实质就是基金作为科技孵化的推进器,既是连接高科技项目、实体产业和金融的纽带,又是所有资源的汇聚中心,即基金本身就是高科技项目孵化和转化的资源整合中心。 

支点在实践工业化产业研究院模式后发现,基金的LP就是最好的资源,尤其是大型企业LP或者有产业升级需求的企业LP(如上市公司、产业集团、央企、国企等)。孵化器3.0模式是围绕LP现有的产业,针对性寻找高科技项目并进行精准孵化。

其优点: 

1.孵化周期短。

科技项目可以利用LP现有的工厂、设备、人才和市场渠道,使得孵化周期大幅缩短,既能快速推动科技转化,也帮助企业自身实现产业升级。 

2.退出快。

孵化的科技项目因吻合LP原有的产业需求,因此出孵后可以被LP收购,也可以通过单独上市进行退出。 

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政府对科技转化重视程度增加,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而企业倒闭潮来临,使得大企业对高科技项目需求大增,孵化器3.0模式吻合各方的需求。 

孵化器3.0模式能够让科技与产业有效融合,利用传统企业现有装备解决科技项目小试、中试的难题,同时其现有的工业人才、工艺人才及市场资源能够快速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既解决了去产能带来的事业难题,又能推动科技转化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和谐去产能的最佳出口。 

科技转化模式的探索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巨量的资金来支撑,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与互联网项目不同,科技项目孵化周期长,不确定性高,能看懂高科技项目的投资机构比较少。此外,科技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需要匹配不同资源,如人才、装备、市场渠道等,而单一企业的资源调动能力毕竟有限,使得科技孵化效率低,成本高。同时,目前整个社会崇尚“拜金主义”,价值观偏向于“赚快钱”,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做实业,探索科技转化模式的人少之又少,但支点在这条路上坚持了7年,终于摸索出一套虽不是最完美,却行之有效的科技转化模式。

 3 硬科技 

3.1 硬科技国内流行的观点 

硬科技是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不是比特经济,是原子经济;不是虚拟世界,是物理世界,是具备长期研发投入积累的高科技,是具有极高门槛、难以被山寨和模仿的,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把高科技分成硬科技和软科技(软件、互联网)没有实质意义,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类是不懂产业的表现在把“硬”直接物化,没抓住“硬”的中文寓意;简单将传统高科技领域与新兴科技领域列举出作为硬科技的代表,意义不大,事实上这些领域中的很多技术早已进入技术扩散期,这类技术已不能称为高科技,更不能称为硬科技;没有把硬科技在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讲清楚。 

3.2 我们的观点 

3.2.1硬科技的内涵 

硬科技是具有高门槛、基础性、战略性、突破性的高科技,这类科技处在创新的核心层或者产业链条的核心节点,需要经过长期的研发积累和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实质性突破。硬科技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 

硬科技还表现为:技术已进入发展稳态阶段,已经由极少数企业实现产业化,技术路线已比较明确,且被公认能给社会带来现实和可期的巨大影响力。 

硬科技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硬科技往往会被极少数先发优势企业或国家拥有并垄断,难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或者模仿创新获得。 

硬科技是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硬性”科技,这类科技处在创新的核心层或者产业链条的核心节点,需要经过长期的研发积累和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实质性突破,是产业链条承上启下的关键技术。硬科技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获得,其往往会被极少数先发优势企业或国家拥有并垄断,难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或者模仿创新获得,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从宏观上看,硬科技是培育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要素;从中观上看,硬科技是促进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特别是工业升级的根本保障;从微观来看,硬科技是国内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硬”不是简单的物化,其寓意是“过硬”;“硬科技”不是相对于“软科技”(软件、互联网)而言的。硬科技门槛高、知识产权密集,难以模仿创新,既是企业机密,又是国家机密,具有垄断性,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3.2.2硬科技的特征   

3.2.3硬科技的意义 

1、从宏观来看,硬科技是培育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要素  

经济高速增长是后发经济体在发展过程初期与“起飞”阶段的一种普遍增长形态,但经济增长会随着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和其他相关要素、机制差别的缩小,而呈现出增长速度规律性地向成熟经济体水平逐步收敛的态势。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技术性后发优势、人口红利及投资和内需的扩大等将消失殆尽。想要适应引领“新常态”并培育经济发展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关键在于构建科技“先发优势”,而真正能够体现“先发优势”的是“过硬”的科技—硬科技。 

2、从中观来看,硬科技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  

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其关键是技术进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硬科技是自主创新的技术,是难以模仿的技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的程度,因此硬科技创新居于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硬科技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提升整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也能有效带动以硬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条上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以硬科技为母技术,会不断孵化出子技术和孙技术,形成“技术簇”,辐射范围更深更广,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能引领产业革命,成就“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3、从微观来看,硬科技是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当前,我国在关键材料、核心传动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高性能传感器、高端制造装备等方面长期依赖国外。国内相关科技企业发展受制于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硬科技,以硬科技为依托,形成金融汇聚和人才聚集效应,培育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垄断,形成技术和市场门槛,提升产品替代能力和定价议价能力,满足甚至引领市场需求。

4 结束语  

国家是基础工业培育的主体,地方政府与国企本该承担科技转化的重任,但由于机制的原因,政府和国企资源配置的效率偏低,而民企如果没有爱国的情怀和坚定的意志,以及巨大的资金积累,很难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这是中国工业基础领域的科技转化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足够重视,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对科技转化模式创新领域却几乎没有扶持政策,但对产业升级来说,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缺一不可。  

因此,建议国家重视科技转化领域的模式创新,加大对科技转化模式和平台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模式创新”提升科技转化率,最终实现“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具体如下: 

1、成立科技转化产业协会。  

类似于支点这种致力于打通科技转化壁垒,构建科技转化模式和平台的企业,不能按传统思路归到基金业协会,因为基金只是实现科技转化的手段,而应归为新的组织,如科技转化产业协会。通过正确的组织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科技转化不同阶段匹配各种资源,更有利于提升科技转化成功率。 

2、成立科技转化管理运营专业和学院。  

科技转化涉及科研工业化、产业化、资本化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每个阶段都需要专业性人才,如工业化过程需要工业设计、工艺设计等。通过设立科技转化管理运营专业并进行相应培训和认定,能够为科技转化输出大量匹配人才。支点经过7年的探索,已形成包括要素重组理论、八大知识体系等吻合科技转化的知识体系和案例,正联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库等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和提炼,希望能够形成吻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产业经济学。 

3、认定一批科技转化中试基地。  

从科研品到工业品需要小试、中试,可工业基础领域的小试和中试设备比较昂贵,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而科技初创型企业资金有限,很难买得起中试装备,即便勉强建立了自己的中试线,也缺少相应的工业设计和工艺设计人才。而中国目前存在大量过剩产能,如果能够将过剩产能中装备、工艺比较好的车间由国家买单,认定为科技转化中试基地,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部分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失业、厂房空置等)。 

4、成立科技转化母基金。  

科技转化周期长、过程复杂,需要投入巨量资金。通过针对不同行业成立科技转化母基金的方式,由科技转化产业协会统一协调管理,与细分领域专业的管理公司合作成立专业子基金,能够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科技转化的过程中来,进而加快中国科技转化,转型升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