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重组的意义

来源:支点投资作者:周晔刚发布时间:2013-08-09

    根据大前研一的雁阵理论,亚洲的制造业转移路径:开始于日本,而后向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沿海省份,而下阶段可预计的趋势是,高端制造业回流到发达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则向东南亚和中国内陆迁移。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未如日本和韩国那般出现世界级的制造型企业。究其原因,中国尚未形成真正的中小企业创新模式。
    蒸汽机之父瓦特不过是个改良者,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家。他的一生,谈不上什么大的理论创造,其实,他一生就是个有经验、有数学物理基础知识的高级技师或者工程师。他最初接触蒸汽机的时候,不过是个仪表厂的修理工,那时候正是使用着纽可门蒸汽机的时候。当时,这种由纽可门改良过的蒸汽机被用来汲取矿井里的积水,但是,它的热效率很低,消耗煤炭量很大。瓦特因为精于技术改良,而被一位富有的企业主看重,接受了改良纽可门蒸汽机的任务。
    在故事的下半段里,瓦特申请了三个蒸汽机专利,与那位富有的企业主充分享受十几年独占经营这这些成果的好处,成为当时的巨富。
    第一次工业革命可归结为三个核心要素,技术创新人员(代表瓦特)、投资者(富有企业主)、保护创新制度(三个蒸汽机专利)。
    在现阶段,个人认为,技术创新人员指的是海外归国人员、国内科研院校带技术创业的学者或教授、还有在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技师或者工程师等;投资者主要指上市公司、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主、个人投资者等;保护创新制度主要指支持创新的政府及政府所执行的政策。
    单说技术创新人员方面,有句谚语“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海外归国人员一直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宠儿,但其真正的含金量是有待考究的,无锡尚德的破产可见一斑;国内职业终身制的学术派,由于盲目自信或者固步自封,其能提供的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在山寨文化影响巨大的当下,可培养创新精神的技师或者工程师的土壤少之又少。
    在投资者方面,上市公司虽有研判技术和市场的能力,却止步于Pre-IPO项目的投资,真正的企业收购兼并集中于产业链和产品线上;有二次创业精神的民营企业主们,缺少可选择的项目资源,缺乏技术和市场的研判;个人投资者更关注楼市和股市。
    在保护创新制度方面,政府现在正在慢慢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创新性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这三要素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和区域,信息的不对称结合效果并不理想。要素重组理论的核心就是三个要素及三要素对应的人员、机构和政府紧密的结合起来。支点探索性的建立了与政府的对接平台,为联系投资者建立了新安江论坛,与科研院校等设立中试基金。在建立了初步的资源集聚后,正在建设专业的科技金融B2B网站,把所有资源整合到这个平台上。
    要素重组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推动国内技术创新,让“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