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标志着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将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方案》内容主要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建立与上海自贸区相适应的监管制度环境等。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3年10月1日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进入实质运营阶段,试验区内将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
自贸区的建设备受全国瞩目,2013年9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SAIF”)的EMBA论坛邀请了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的官员作了自贸区建设进展及制度、政策开放框架的论坛。上海支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度关注上海自贸区的进展及政策,并于当日支点公司投资部门组织人员参加了该论坛,并对自贸区建设进展等事项进行了深入调研。
自由贸易区实施范围
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其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03平方公里)、洋山保税港区(14.16平方公里)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3.59平方公里)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要求在两到三年将以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成自贸区,在上海试点成功。
为何选这四个区域作为试点区域?
作为国家战略,选中这四个区域作为试点区域的原因,一是这四个区域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离岸属性,具备基本框架、基本制度基础;二是这四个区域经济体量巨大,在这四个区域中有1200多家企业,一年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一千亿元,占到上海市的三分之一,商品销售额达到一万亿元。
自贸区的工作的理解
关键词:国家战略,制度创新,风险可控,可复制可推广
“国家战略”:开放式改革,形成国家战略机制,国家战略选择上海进行试点;
“制度创新”:自贸区建设的核心要点。此次自贸区的申请,如果没有政策优惠,则要求上海作机制、制度的创新,实质上是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区。用一个完整体系的制度建设去达到与国际惯例接轨,去达到国家的要求,建立与国际惯例投资规则相匹配的整个一套投资体系、贸易体系、行政管理体系;
“风险可控”:既要设定对外开放的方法、路径和内容,同时又要设计如何进行风险可控。只有在可控的范围内,开放的步子才能迈出去。要在自贸区进行压力测试,有新的开放的内容进去,同时要把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实施;
“可复制、可推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国务院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基本的要求。
《方案》主要内容的具体解析
(一)扩大投资领域开放
1、扩大服务业的开放
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包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6大领域,19个行业。
2、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表示将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探索国际上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实际上是定出一个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在这个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未列在负面清单里的管理,没有审批,只有备案登记,备案登记包括对企业的备案登记和对项目的备案登记。把企业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分离,是简政放权的新探索,实行工商部门、商务部门、发改委等数个部门的联动,由工商部门统一受理。
3、对外投资服务体系的建立
对外投资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对外走出去,方案的设计包括项目的备案,资金使用的便利,退出机制的考虑等。
(二)推进贸易方式转变
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发展亚太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叠加物流、航运、研发等产业;鼓励新型的贸易业态,包括跨境电子商务、融资租赁、高端维修、大宗商品交易、离岸贸易;统筹两个资源,实现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提升航运服务,实行国际枢纽港政策和制度的配套。
对于以上内容,海关等部门的工作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海关总署和其他监管部门将简化申报要素,实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三)金融体制创新
金融体制创新既是所有政策安排中的重中之重,又是一次国家高层的顶层设计。
建立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系,包括外债如何管理;某些产业的具体管理问题(如融资租赁);账户资金管理体系设计等,均将在金融体制创新中有所体现。
截至目前,具体方针政策的方向以及内容尚未确定。国家要求年中出方案,年末实施。
(四)政府职能转变
配套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创新监管服务模式,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对于企业的设立运营等,政府职能将转为“宽进严管”,很多手续将由现在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与此同时,尽管将对企业进行“宽进”方案,但国家也会加强相应的反垄断审查。
同时,自贸区将率先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体系,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的共享。
支点观察
未来自贸区将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政策,我们的理解在于:自贸区一线国境监管将集中在对人的监管,而对于货物将采用集中、分类、电子化的监管模式进行简化的监管,使货物在自由贸易区内能够获得高效快捷的流动。此后,货物进入国内市场,自贸区将实行安全高效管住。由此可见,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是零关税。
自贸区的设立对金融领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自贸区内将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汇兑、利率市场化等,这将大大提高区内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形成一个国际化的离岸金融中心。
鉴于《方案》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届时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